紫砂壶通常分为三种泥料。第一种是段泥,又分为芝麻段、青段和黄段,这种泥料的砂感较强,摸起来略显粗糙,但透气性极佳,第二种是紫泥,可分为头槽清、二槽清和底槽清,颜色略带咖啡色或褐色,壶身颜色更深。表面细腻,透气性良好,第三种是红泥,包括大红袍、降坡泥和朱泥等,朱泥是最常见的一种,表面温润如玉,手感细腻,由于泥料的原因,密闭性较好,更能激发茶香和滋味。

对于想要仔细了解购买紫砂壶的茶友们来说,最先关注的一定是紫砂壶的泥料。紫砂泥的泥料是紫砂壶制作的根本所在,泥料的好坏直接影响到紫砂壶后续成品的优劣。总体来说,紫砂壶的泥料分为紫泥、红泥、绿泥三种,往下细分又可分为十余种不同的泥料品种。首先来介绍紫泥。紫泥往下细分可以分为天青泥、清水泥、底槽青,普通紫泥等等。紫泥中最著名的要数底槽清。

用底槽清制成出来的紫砂壶泡出来的茶也是韵味悠长,富有回味。值得一提的是底槽清也是顾景舟大师最喜爱的名泥。其次是绿泥。绿泥可以细分为墨绿泥、芝麻绿泥和本山绿泥等。墨绿泥通常呈现蓝绿色,看起来十分清秀惹人,不过这种泥的烧制要求较高,一不注意就可能在烧纸过程中变形。本山绿泥指的是产于黄龙山的绿泥。本山绿泥的开采量较少,因此也是十分稀有的一种泥料。

为自己做一个系统的紫砂壶知识分享,首篇就从紫砂壶的泥料开始吧,争取能做到每日一篇关于紫砂壶的内容输出,话不多说,直接上干货吧:紫砂壶泥料实际上只分三种:紫泥、绿泥、红泥,其他的泥料都是这三种泥料的延申,因此这三种泥料的颜色可以算是紫砂壶颜色的三原色。紫泥,是根据它的颜色来命名的,紫泥的矿偏紫色烧制出来的成品有紫色、红色和咖啡色,紫泥是紫砂壶中最具有代表性的一款泥料,矿藏量最大,也是最常见的一种泥料。
红泥,其实红泥的矿未必是红色的,红色也有,大部分是黄色和青色的。但是他们烧制出来的成品是红色的,十分神奇,红泥的矿藏量高于绿泥低于紫泥,喜欢红泥的小伙伴更多一些,也许起源于中国人对红色更有情节吧。关于紫砂壶的大体分类其实就这么多,下一期我们将深入聊一聊紫砂壶泥料的更多知识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