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瓷器鉴赏之:文房瑰宝笔筒(八)笔筒是历代文人书房之瑰宝,尤其瓷器笔筒更为珍贵。而市场多数落款为康熙年制的笔筒其实多为清代晚期的:同治,光绪等年份的笔筒,瓷器笔筒品种较多有:青花、青花釉里红、釉里红、墨彩、五彩、粉彩、斗彩、单色釉,浅绛彩类等等,在清代康熙朝的青花、雍正朝的墨彩和乾隆朝的粉彩笔筒,代表了三朝瓷器烧制的最高水平。

1、咸丰到宣统这几朝瓷器的胎骨,基本上相差不多,在胎质方面比不上嘉、道时期。这时胎质越来越变得粗松,胎骨也相应变厚了。2、由咸丰时开始,瓷釉逐渐变粗,瓷釉与胎骨结合不够紧密,因而出现的“波浪釉”和“桔皮釉”现象比嘉、道时期更为严重。3、在瓷器的釉面上,甚至经常还出现有气泡及脱釉现象。白釉不如嘉、道时洁白,而逐渐变成了白中微闪灰颜色。

釉面上兰紫色彩斑,越变越少,而红颜色的面积越来越多,有的甚至基本上变为全红色,几乎看不到兰紫色斑了。到光绪、宣统时,还出现了另一种由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窑变红釉。窑变红釉的演变过程是:雍正是兰色多于红色:乾隆时是兰色少于红色;嘉、道是红色多于兰色;咸丰以后是基本上变为全红色;到光绪、宣统时是红与黑两种颜色组成的。5、青花的颜色,只有1一2个层次,在同治末期环出现了一种兰紫色的青花。

瓷器的釉彩开始比较单一,随着瓷业的发展与科技进步,由开始的一种釉彩的素瓷发展到多种釉彩的彩瓷。详细区分名称很多,彩色分有釉下彩和釉上彩,王掌柜为你介绍一下主要釉彩,希望对你有所帮助,如果想进一步了解,可以继续追问1、一道釉就是一种颜色红:有祭红、虹豆红、宝石红、郎窑红、抹红、珊珊红、胭脂红、粉红、海棠红、束红、矶红、肉红、鲜红、朱红、大红、柿红、娃娃脸等。
绿:有孔雀绿、鹦哥绿、宝石绿、瓜皮绿等。黄:有蛋黄、娇黄、鸡油黄、姜汁黄、鹅黄、鱼子黄、蜜腊黄等,蓝:有雾蓝、洒蓝、天蓝、翠蓝、宝石蓝、抹蓝等。白:有牙白、月白、甜白、青白、鱼肚白等,黑:有黑彩、墨彩、鸟金等。紫:有茄皮紫、猪肝紫、玫瑰紫等,炉钩釉:是由高梁红和松石绿二种颜色组成的。窑变红釉是由红和兰两种颜色组成的,茶叶沫釉:象茶叶颜色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