古代为什么用陶做盘子?

收藏资讯 浏览

明清两代的铜镜完全世俗化,成为人们日常生活用品,大量的吉祥用语和祥瑞图案成为铜镜纹样的主流,既蕴含着中国人的审美趣味,又反映了对美好生活的向往。明末清初玻璃镜开始在国内出现,清代中期以后,玻璃镜的制作工艺日臻成熟,价格低廉且更具有实用性,铜镜逐渐退出了历史舞台。

1、古代为什么用铜做镜子?

远古先民以盘之类有容器盛水当作镜子照其形象。最初的盘为陶制,专供盛映面的盘称为“监”,或写作“滥”。甲骨文已有这样的字,为一人府立容器“皿”旁的形象。《尚书.酒诰》中有:“人,无于水监,当于人监”的话,指的就是这种原始的“镜”。进入青铜时代以后,人们开始以青铜铸“监”,“监”字也被加上金字傍,如今简代作“鉴”。铜鉴始于商周,直到战国之前使用非常普遍,因盛水为镜,故又称为“水镜”。

《诗经.邶风.柏舟》中有“我心匪鉴,不可以茹”的诗句。《广雅.释器》云:“鉴谓之镜。”鉴是镜的前身,也是镜子的别称。以后的人们利用金属表面经抛光后映照面容的特点,用青铜铸造镜子,这种古老的镜子便称为青铜镜。青铜镜一般是扁扁的园形,正面抛光,光可鉴人,称为镜面,背面刻铸有各种花纹或铭文,中心有一纽,用以穿插镜座或悬挂之用。

2、怎样鉴别铜镜的年代?

铜镜就是古代用铜做的镜子。在古代,铜镜与人们的日常生活有着密切关系,是人们不可缺少的生活用具。铜镜又是精美的工艺品。它制作精良,形态美观,图纹华丽,铭文丰富,是我国古代文化遗产中的瑰宝。上古的镜,就是大盆的意思,它的名字叫监。《说文》中说:“监可取水于明月,因见其可以照行,故用以为镜。”在三代之初,监都是用瓦制成的,所以古代的监字是没有金字旁的。

商周时期,虽然有铜鉴,但是瓦鉴依然通行。到秦朝时期,才开始铸造铜镜,因为镜的适用优于鉴的方面很多,所以到秦以后,再不用水作鉴了。秦汉以后,镜的使用更加广泛,镜的制作也更加精良。它的质料包括金、银、铜、铁等,以铜最为多,也有镀金银的、背面包金银的、或镶嵌金银丝的。隋唐以来,还有带柄的、四方的,各种花纹应有尽有。直到明代末期,开始有以玻璃为镜子的。

3、青铜镜是什么朝代?

青铜镜什么朝代都有,存世量很多,明朝和清朝时候的也有,汉朝时候也有。青铜镜最早应出现在春秋战国时代,盛于汉唐,用到我国清朝未期,这种人物故事镜的形制是宋、元时期的。仅供参考吧,青铜器是商朝时期的名器,后来被瓷器取代了。商朝时期的哈,青铜镜是一种古老的由青铜所制的使用器物,也是精美的工艺品。发现最早的青铜镜,是距今4000年左右齐家文化墓葬中出土,直径6厘米,厚0.3厘米,镜面有光泽,镜背中央有一个桥形钮,未施纹饰。